一、旬阳中学生与国宝
1981年13岁的旬阳少年宋青特别开心,因为他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了一块&濒诲辩耻辞;宝贝&谤诲辩耻辞;,不大的圆形石头,像大号的&濒诲辩耻辞;骰子&谤诲辩耻辞;,但很重,里面似乎镶嵌了金属,掉到水泥地上能弹起来半尺高。最好玩的是这&濒诲辩耻辞;宝贝&谤诲辩耻辞;刻的字可以用来玩拓章子,他至今记得最清楚的就是&濒诲辩耻辞;大司马印&谤诲辩耻辞;。在学校里,他把&濒诲辩耻辞;令&谤诲辩耻辞;字拓在白纸上,作为指使对方的一张令牌来做游戏,把&濒诲辩耻辞;大都督印&谤诲辩耻辞;&濒诲辩耻辞;刺史之"印&谤诲辩耻辞;&濒诲辩耻辞;臣信上章&谤诲辩耻辞;等拓在白纸上分发给同学们。
说到这里,朋友们肯定会说,这小子玩的肯定是&濒诲辩耻辞;独孤信印&谤诲辩耻辞;啊。没错,这就是独孤信印被陕西安康旬阳的少年发现的故事。
后来,宋青的语文老师知道了这件事,看过印章之"后,感觉这是一件文物,应当交给文化馆,找人看一下。随后,宋青将东西交给了旬阳文化馆,一直收存倒1984年旬阳县博物馆成立后,这枚印章被保管在县博物馆。当时,虽然无法说清这枚印章的价值,但旬阳中学认为宋青能积极将文物捐献给国家,有一定的正面教育意义,于是在1982年春天的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,校领导口头表扬了宋青,并奖励了一支钢笔和一本64开红皮塑料工作笔记本。
那么独孤信印为什么会在旬阳发现?怎么遗失在旬阳的?
陕西历史博物馆博管部副主任、南北朝时期文物研究专家贺达炘告诉《陕西日报》的记者:&濒诲辩耻辞;独孤信印为什么会遗失在旬阳目前还无法考证,但独孤信的确与旬阳有密切的关系。因为独孤信曾任荆州刺史,而当时的旬阳正好归荆州管辖,独孤信到辖区旬阳来视察、调研是很有可能的。&谤诲辩耻辞;出土独孤信多面体组印的地点,靠近被大水冲毁的明代察院行署、布政分司行署、按察分司行署、汉中府行署及旬阳县署遗址,不远处还有被损毁的明代墓室。估计该印是在唐代之"后失落民间,尔后数易其主,传至明代,由一个偶然的原因,被沉埋在旬阳的。
华开锋与宋青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独孤信印前合影
二、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"宝
独孤信印凭什么能成为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"宝之"一?因为他实在是太稀有,是孤品。
这枚印章是组印,高4.5厘米,宽4.35厘米,不似传统印章只有一个印面,由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叁角形组成的多面体,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。这枚印章的主人是西魏八柱国之"一、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,原名独孤如愿。印文的内容可分为叁大类:公文用印,如&濒诲辩耻辞;大都督印&谤诲辩耻辞;、&濒诲辩耻辞;大司马印&谤诲辩耻辞;、&濒诲辩耻辞;柱国之"印&谤诲辩耻辞;、&濒诲辩耻辞;令&谤诲辩耻辞;、&濒诲辩耻辞;密&谤诲辩耻辞;等;上书用印,如&濒诲辩耻辞;臣信上疏&谤诲辩耻辞;、&濒诲辩耻辞;臣信上章&谤诲辩耻辞;等;书简用印,如&濒诲辩耻辞;独孤信白书&谤诲辩耻辞;、&濒诲辩耻辞;信启事&谤诲辩耻辞;等。多面体印章使得这位身兼数职的独孤信使用起来十分方便。
独孤信不仅自身战功赫赫,他的女儿也很有名。他有7个女儿,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明帝,成为周明敬后;七女儿嫁给了隋开国皇帝杨坚,是历史上以嫉妒着称的隋文献后,就是大名鼎鼎的独孤伽罗;四女儿嫁给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。因此他作了连续叁个朝代的国丈或太上国丈,所以人们戏称他为&濒诲辩耻辞;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&谤诲辩耻辞;。
这枚组印可谓见证了独孤信的辉煌人生。北周建立时,独孤信&濒诲辩耻辞;迁太宝、大宗伯,进封卫国公&谤诲辩耻辞;,恩宠无以复加。但独孤信与太傅赵贵谋诛权臣宇文护,事情败露,赵贵被处死,独孤信也被&濒诲辩耻辞;逼令自尽于家&谤诲辩耻辞;,结束了他戎马倥偬又富贵荣华的一生。这枚印章几经辗转,流传下来,1981年被宋青幸运地捡到,得以重见天日。
叁、煤中之"玉、黑宝石
这枚组印由煤精制成,煤精有煤中之"玉、黑宝石之"称。古人称煤精为煤玉,在古代常做成文房用品中的砚台。煤精,它质地致密,结构细腻,呈黑褐色,抛光后漆黑闪亮,是雕刻工艺品和首饰的上等材料。使用煤精刻制的印章,乌黑闪亮,古朴典雅,它在诸多印章品种中,独树一帜,别具风采。早在四五千年前,先民们已经开始用煤精制作饰品,但以煤精制作印章,到目前只发现了两枚,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是其中之"一。
煤精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,在人类不断地开采下日趋减少,其价值日渐提高。煤精非常珍贵,目前全世界只有4个国家有煤精,分别为中国、英国、智利和德国。国内产煤精的地方有辽宁省东部的抚顺市、陕西省、山西省大同等地。据雍正《陕西通志》记载,延安在清代前期利用煤精(当地称煤根石)雕刻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,&濒诲辩耻辞;产物细润光滑,琢为素珠及器玩等物,颇佳&谤诲辩耻辞;。
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发现者宋青获颁荣誉馆员证书
四、网红国宝
自从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(Ⅱ)卷出现了独孤信印,这枚由旬阳中学学生在1981年发现的、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镇馆之"宝的国宝级文物立即成为网红。《陕西日报》2019年6月12第8版以整版篇幅介绍了独孤信印发现、捐献的过程,接着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中国青年报》、陕西电视1套、新浪网、腾讯网等各大媒体均作了报导。